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中链企通环保网 > 新闻资讯 > 大保护勃发新机遇:梵净山下 村民收获“生态红利”

大保护勃发新机遇:梵净山下 村民收获“生态红利”

2018-05-15 来源: 青年网 浏览量:2797

  梵净山自然保护区的瑰丽景色 青年网记者 宋继祥摄 

   青年网铜仁5月15日电(记者 宋继祥)缥缈的云雾在山峰之间涌动,蓝天与青山交相辉映,潺潺的溪水滋润着盛开的杜鹃。走进贵州梵净山 级自然保护区,一副自然和谐的景象映入眼帘。 

  梵净山是武陵山脉的主峰,长江重要支流乌江和沅江的分水岭,保护区总面积4.3411万公顷,森林覆盖率95.43%。经调查,保护区内有44种森林类型,是地球同纬度带上保存*为完好的森林生态系统之一,其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是750只黔金丝猴的唯一栖息地。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理念深入人心。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再次提出“要坚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工作的重要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不搞大开发不是不要开发,而是不搞破坏性开发,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铜仁市作为贵州省融入长江经济带的前沿,作出了“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态牌,奋力创建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的绿色发展定位。全市上下大力推行生态文明建设,保护性开发利用良好生态资源,科学推进区域内产业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 

  梵净山索道的建成大大减少了游客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青年网记者 宋继祥摄

  2014年,梵净山实施上山游客容量限制。并斥巨资拆除了梵净山景区内已经建设的宾馆和其他附属设施,把更多游客引向山外,尽可能减少旅游活动对梵净山所产生的影响。此后,又在梵净山周边三个县人民法院成立生态环境巡回法庭,对在保护区盗猎野生动物、盗挖矿产、盗伐林木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以前,驻守在梵净山周边的村民,依靠采中药材及捕猎为生,依靠砍伐树木生活。村民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收入、粮食产量及资源利用水平等普遍偏低,经济林少、交通及基础设施差等制约了农民的发展。 

  如今的梵净山保护区,砍伐、挖矿没了,特色旅游业、特色养殖业火了。铜仁市旅发委提供的数据表明,2018年“五一”期间,梵净山接待游客22683人次,同比增长23.8%;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291.6万元,同比增长31.3%。 

  山脚下的冷水鱼养殖基地:年产300万斤 助220名村民脱贫 

  净河村冷水鱼养殖场全景。杨昌鼎摄 

  江口县德旺乡净河村坐落于梵净山西南山脚下,2017年,村里以“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办起了养殖。据了解,村里一共建起了49个200平米的圆池和12个200平米的方池,一年可产300万斤的冷水鱼,收入能达到3000——4000多万元。 

  冷水养殖对水质要求极高,依托梵净山良好的自然环境,流经净河村的水,达到了 一类水质。就连对水质要求极为苛刻的中华鲟和三文鱼,都在这里安了家。据了解,养殖基地建立的这一年时间里,基地往广西、广东、越南等地输送三文鱼、中华鲟共计32万斤。 

  鲟鱼池塘。杨昌鼎摄 

  德旺乡副乡长蒋志 *告诉记者目前三文鱼与中华鲟的市场是供不应求的状态,“通常三文鱼可以卖到40元1斤,中华鲟也在14元左右,经济价值非常高。今年,我们还打算进一步提高产值,办一个加工厂,专门加工鱼子酱。” 蒋志 *告诉记者目前通过土地流转、到公司打工、年终分红等,农户一年的收入能达到3万元。 

  “因为这个冷水鱼产业,现今220名贫困户都脱了贫。”养殖基地负责人雷万洪告诉记者。

  寨沙侗寨的生意经:依山傍水建特色侗族小寨  

  寨沙侗寨标志性建筑——鼓楼。 青年网记者 宋继祥摄 

  寨沙侗寨坐落在梵净山脚下,依山傍水,景色迷人,进入侗寨,错落有致的76户侗家吊脚楼映入眼帘。夜晚,寨子中央巍峨伫立的钟鼓楼在夜空中不断变换颜色,流光溢彩。除此之外,寨子内5棵500年以上的金丝楠木,其中3棵紧挨在一起,形成了一道奇特的自然景观。 

  就是这样一个区位优越、交通便捷、生态优美、文化厚重的侗家山寨,以前却长期戴着 级的“贫困帽子”。2010年,寨沙全寨农民人均纯收入不足1000元,寨里的姑娘都想往外嫁出去,男青年靠抬滑竿卖苦力吃饭,多半是光棍汉。甚至有人戏称“青山绿水风光好,只见大哥不见嫂”。 

  2012年,铜仁市委、市政府深入推进梵净山“金三角”文化旅游创新区建设。在 旅游局、扶贫办等部门的支持下,江口县通过多种渠道,先后投资4000多万元在寨沙侗寨修建了风雨桥、吊桥、侗寨停车场、江梵旅游公路、梵净山旅游环线、盘溪至黑湾河景观大道等基础设施,寨沙旅游环境和服务功能得到极大改善。 

  侗寨夜景。 青年网记者 宋继祥摄 

  寨沙乡村旅游业的红火,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改造后,村民们吃上了旅游饭。2014年,寨沙侗寨直接参与乡村旅游经营和服务的有62户248人,占全寨的八成以上;旅游经营收入达744万元,比旅游开发前增长30倍,人均纯收入3万元。旅游收入20万元的农户达21户,占全寨总户数的三分之一。 

  保护区的兼职护林员:主动退耕还林 日均收入涨3成 

  护林员卢宝 *。 青年网记者 宋继祥摄 

  55岁的卢宝 *是梵净山保护区周边的村民。以前,他在梵净山核心保护区外拥有15.7亩耕地,用作水稻种植。但因干旱收成寥寥无几。2012年,他将自己的地退耕还林。 

  “没多久这里种上了松树,我也看着它们一天一天长大,如今已经5米多高。”卢宝 *说,这片林的所有权依旧是他,但他还可以领到每亩210元一年的生态补偿,这让他倍感兴奋。 

  去年,他当上了一名兼职护林员,他与其他7名队员一起,负责1400多亩林场的巡查工作。每月需要巡查3次,每次巡查需要3天,主要工作巡看是否有人违法捕猎、私自纵火,破坏保护区,每月可以拿到800元补贴。 

  我的小儿子去年大学毕业现在在乡镇上班家里老三还在上学。现在算下来每天收入从原来的100元涨到了130元。”卢宝 *对记者说 

  如今,铜仁市以梵净山保护区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生态旅游业、大健康等产业为主的生态经济不断扩大,累计建成油茶产业基地85.4万亩、竹子产业基地57.21万亩、花卉苗木产业基地7.09万亩,林下养殖达52万羽(头)、林下种植面积达12.98万亩,全市林业产业总产值265亿元。全市全年接待 *内外游客约564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约435亿元,均同比增长30%,旅游收入增加值占GDP比重接近9%。

更多精彩内容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在手机端查看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www.hbchanyelian.com/News-24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链企通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