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中链企通环保网 > 新闻资讯 > 关于游泳你必须知道的常识

关于游泳你必须知道的常识

2018-12-06 来源: 中链企通环保网 浏览量:624

关于游泳你必须知道的常识

       易商网讯:游泳在运动领域已被列为一项高危运动,意外随时都可能发生,并不适合每一个人。山西省太原市冬泳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对游泳这一高危运动缺乏足够认识,也是每年夏天意外事故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1 游泳是*佳锻炼方式吗?     游泳其实是不折不扣的高危运动     太原市民郭先生:“我经常看到有些老人在汾河里冬泳,他们说游泳使自己的身体更健康了。游泳真能强身健体、治病?”     游泳经常被认为是锻炼身体的*佳方式,但是在医生的眼里却并非如此。山西省中医院内科柏医生介绍,游泳是一项有氧运动,对于一般人而言确实可以促进健康,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但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采用这一方式。对于有心脏病、高血压、癫痫、哮喘等人,游泳则是非常危险的。     太原市冬泳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在运动领域游泳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高危运动项目。相比马拉松及其他运动项目,游泳过程中出现死亡的概率远远高于其他运动项目,而且无法统计。     “游泳可以锻炼身体,尤其对防治颈椎、腰椎病*好。”山西省中医院推拿科李医生说,人在水中处于悬浮状态,不需要用多大的力量便可以运动自如,而且游泳是不断地重复交替性的动作。以蛙泳为例,可以全面活动颈椎等各个关节,有效促进颈椎周围劳损肌肉和韧带的修复,而且游泳时上肢要用力划水,可锻炼肩关节周围和背部的相应肌群。“但要注意,游泳时,运动强度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好半小时至一小时。”     2 突然入水可能导致猝死?     温差会导致扩张的血管骤然收缩     读者张先生:“我正打算学游泳,想问问游泳前必须做热身运动吗?不能直接入水?”     游泳前的热身运动往往被很多人忽略。有着40年泳龄的王师傅说,不热身就下水,容易造成运动损伤。一般可做慢跑、拉长肌肉与韧带的练习及游泳模仿动作,这样可以预热身体各个部位的肌肉、韧带,尤其是膝盖、小腿、手臂部分,这样入水不容易引起抽筋,可以减少危险情况发生。而且,夏天天气比较炎热,人的毛孔和血管都处于舒张状态,当人突然进入水中,如果温差超过10℃,扩张的血管会骤然收缩,这样会给心脏带来突然的负担,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导致猝死,预先“湿身”则可避免这一危险。     值得注意的是,热身活动的量可根据气温高低而定,一般应做到身体微微出汗为止,大汗淋漓时不能下水。     走访各大游泳馆发现,几乎每个游泳池入口处都有一个消毒水池及一片淋浴柱,但部分游泳者不愿在淋浴柱下预先“湿身”。一家游泳池负责人称,预先“湿身”其实非常重要,下水前感受一下水温,让身体适应泳池环境非常重要。此外,夏天容易出汗,淋浴柱冲洗掉汗渍,对水质清洁也很有帮助。     3 游泳高手怎么会猝死在泳池?     如果本身有心脏病等在泳池易诱发疾病     读者李先生:“有一种人们难以理解的情况是,有的人是游泳高手,大江大河都难不倒他,但却死在游泳池里。据说溺水距离死亡只有几分钟时间?”     游泳教练林保平表示,确实经常发生这种情况,但不排除是一种时间和地点上的巧合。他说,有些人虽然身体条件很好,游泳技能也不错,但本身患有心脏病等疾病而自己并没有觉察,而当心脏病发作或脑血管爆裂时,恰好在游泳场所,就可能出现上述情况。“在游泳池或者溺水死亡的人绝大多数都没有经过尸检,导致死亡的直接原因其实是模糊的。”林保平说,很可能在其他场所也会出现死亡。他强调,这些基础病患者,如果在游泳池,更容易诱发疾病。     每个人在溺水后反应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可能会站起来,有的人可能会慌张,有的人会呼救,而*不利的情况就是挣扎。从水进入到气管开始,就已很危险了,慌张挣扎可能会加重溺水的严重程度。而溺水距离死亡只有几分钟时间。溺水后停止呼吸30秒,瞳孔就会放大;停止呼吸1分钟之内,如果通过正确的方式施救,救活的几率高达90%,但是超过5分钟,就会非常困难。     4 去泳池游泳对孩子来说安全吗?     长时间在含氯过多的泳池中呆着易患哮喘     太原市民王女士:“一直想带孩子学游泳,有人说去室外的海河里游泳有益健康。可我还是觉得室内游泳池安全些。那么,去泳池里对孩子来说安全吗?”     “游泳池里使用的消毒剂——氯,导致过敏的人不在少数。尤其孩子们都喜欢玩水,千万别带过敏体质的宝宝去游泳。”采访中,不少皮肤科医生都向记者如此提示。“游泳馆里用来消毒的氯,浓度一般很小,不会对人体造成影响,但过敏人群还是少去为好。”山西省人民医院皮肤科赵医生说,氯是一种化学物质,本身对人体有刺激作用,容易成为过敏体质的过敏原。有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过敏性荨麻疹的人,应该慎重。另外,一些人为的不卫生因素也会使泳池里的水受到污染。     据*外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在含氯过多的游泳池中游泳时间*长的孩子,患哮喘的几率是其他儿童的8倍。研究人员说,游泳池的典型气味是由氯和水中有机物质形成的三氯胺或叫做三氯化氮的气体造成的,由于游泳池使用了一定量的氯来消毒,因此无论是游泳池的水里,还是周围空气里,都会积累大量氯附属产物,正是这些毒物伤害了孩子们的肺。“夏季游泳应注意尽量选择人少、水质符合卫生标准的泳池,尤其是过敏性体质的患者,*好到海滨天然泳池、天然泳场等远离漂白粉的环境畅游,这样能够避免出现过敏症状。”赵医生说。        5 看见有人溺水应如何施救?     须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救人     太原市民何先生:“关于溺水后如何施救,微信上说可以将人倒置让其吸入的水排出。我想问一下这方法靠谱吗?”     太原市冬泳协会主席段铸表示,将人倒置可以使其将吸入的水排出,但*关键的还是胸外按压,让溺水者尽快恢复心跳。     如果看见有人溺水后应如何施救呢?段铸强调,必须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再想办法救人。“所有救人的场合,第一条就是要判断环境是否安全。舍身救人在医学上是绝对反对的。”段铸表示,实际上水上救生,尤其是在公开水域的救生行为,在技术上是极其困难的。“但令人惋惜的是,一些不具备专业技能的人不断在做这样的事情,让自身陷入险境,让情况变得更加复杂,让救生变得更加困难。”     太原市民王先生在滨河东路柴西公路口附近的汾河畔野泳5年多了。王先生说,这片区域是之前修路挖沙留下的一个大坑,送上水后形成天然水湖,水下能见度较好的时候可以看到两米深的地方。“我们一般是在深水区,但从不潜泳,顶多是换口气潜入水下很快就出来。”王先生说,发生意外的人多是在岸边戏水或者不会游泳的人看到湖里有人游泳,自己也冒险下水,慢慢往里走会突然滑入深水区,没有防备的人就会措手不及,一旦沉下去,就会有很大的生命危险。     安全常识:游泳牢记“九不要”     不要在靠近饭前和饭后的时间段游泳。饭前饥饿时游泳会影响食欲和消化功能,也会导致在游泳中因低血糖发生头昏乏力等意外情况;饱腹游泳也会影响消化功能,还会产生胃痉挛,甚至呕吐、腹痛症状。     剧烈运动后不要马上游泳。剧烈运动后马上游泳,可能会导致肌肉痉挛,也会使心脏加重负担;剧烈运动后马上进入泳池体温会下降,会使抵抗力减弱,引起感冒、咽喉炎等。     月经期不要游泳。月经期间游泳,病菌易通过阴道进入子宫、输卵管等处,引起感染,导致月经不调,甚至不孕。     不要长时间曝晒游泳。长时间曝晒会产生晒斑,或引起急性皮炎,亦称日光灼伤。     没做准备活动不要游泳。水温通常比体温低,因此,下水前必须做准备活动,否则易导致身体不适感,特别容易引起肌肉拉伤。     有如下病状时不要游泳:心脑血管疾病,先天心脏病,肝炎,癫痫病,耳、眼病急患,皮肤病等。     酒后不要游泳。酒后游泳,身体内储备的葡萄糖大量消耗会出现低血糖,另外,酒精能抵制肝脏正常生理功能,妨碍体内葡萄糖转化及储备,从而发生意外。     不要忽视游泳后的卫生。游泳后,应立即用软质干巾(毛巾或纸巾)擦去身上水珠,滴上氯霉素或硼酸眼药水,清理出鼻腔分泌物。之后,现做几节放松体操及肢体按摩,或小憩15—20分钟,避免肌群僵化和疲劳。     不要野泳或在陌生的公开水域游泳。公开水域由于受流速、水草、泥沙等影响,容易发生意外。
更多精彩内容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在手机端查看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www.hbchanyelian.com/News-9977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链企通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