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中链企通环保网 > 新闻资讯 > 中央环保督察揪出大气污染沉疴,违法排污、监测数据造假等现象频发

中央环保督察揪出大气污染沉疴,违法排污、监测数据造假等现象频发

2025-06-23 来源: 中链企通环保网 浏览量:16

  6月23日,生态环境部再次公开2个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集中通报典型案例,集中在大气领域。
 
  内蒙古乌海——
 
  2025年6月,中央第二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内蒙古自治区发现,乌海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不力,问题多发,包括煤焦化产业升级改造滞后,部分企业违法排污问题突出,园区矿区固废扬尘治理不力等。
 
  山东淄博、德州——
 
  2025年6月,中央第三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山东省发现,淄博、德州等市大气污染防治部分重点任务落实不到位,违法排污问题较为突出,包括部分重点任务落实不到位,部分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弄虚作假等。
 
  截至2025年6月,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已分4批次进驻21省(市/区)及7家央企,大气污染治理领域的问题非常突出。督察发现,“两高”项目盲目扩张、企业违法排污、监测数据造假等现象频发,多地空气质量反弹严重,整改工作面临严峻挑战。
 
  前三批督察反馈后,部分省份启动专项攻坚:
 
  - 云南禄丰市:投入64.1亿元整改,拆除云南德胜钢铁公司限制类装备,并于2024年11月完成置换产能项目试生产,群众满意率达100%。
 
  - 技术联防联控:西安曲江新区、长安区、航天基地建立跨区域协同机制,运用走航监测车实时锁定污染源,推动“源头预防—联合监管”闭环。
 
  - 重点行业整治:安徽蚌埠针对中央通报的八一化工问题,升级废气治理设施;西安新城区突击检查加油站VOCS设备、汽修厂喷漆车间,强制更换活性炭过滤系统。
 
  但整改仍面临瓶颈:
 
  - 产业转型阵痛:部分地区淘汰落后产能进度滞后。
 
  - 监管机制漏洞:第三方检测造假成本低,数据失真难溯源;跨区域污染协调机制尚未普及,应急减排措施执行率不足。
 
  督察长效化的破局意义
 
  中央环保督察以“案例通报—省级督办—验收销号”链条推动深层治理。如蚌埠市副市长张铭现场督办港口扬尘管控,要求码头配备抑尘网与清洁运输设施;安徽省督察组明确将大气治理列为“重大政治任务”,推动短期整改与绿色转型结合。
 
  未来方向:需从三方面发力:
 
  1. 严控产能源头,对“两高”项目实行产能置换闭环核查;
 
  2. 推广西安三区“走航监测+联合执法”技术监管模式;
 
  3. 严惩数据造假,建立第三方机构黑名单制度。
 
  督察利剑之下,大气污染沉疴虽未根治,但多地已从“被动整改”转向“主动攻坚”。如专家所言,环境基础设施短板实则为发展转型的契机——当西安的走航监测车昼夜扫描天际线,当云南百亿资金砸向钢铁厂绿色改造,一场关乎“呼吸之战”的产业革命正随督察深入而加速蔓延。
 
  注:本文由AI生成
更多精彩内容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在手机端查看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www.hbchanyelian.com/News-49009.html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链企通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