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财政部与国家税务总局一纸公告投向市场:自2025年7月20日起,超豪华小汽车消费税起征点从130万元(不含增值税)降至90万元,覆盖所有动力类型车型,包括纯电动和燃料电池车。
这一政策调整终结了新能源超豪华车长期享受的消费税豁免特权。新能源车型首次被纳入消费税征收范围,但在征收环节获得特殊优待——仅需在零售环节缴纳10%消费税。
01 政策核心:三重变革重塑税制框架
此次调整是自2016年开征超豪华车消费税以来的首次重大改革,政策设计呈现系统性特征。起征门槛从130万元降至90万元,显著扩大了征收范围。
原本只有劳斯莱斯、宾利等顶级豪车被覆盖的税网,如今将奔驰S级、宝马7系高配版等车型纳入征收范围。
政策创新体现在差异化征收设计:纯电动、燃料电池等无气缸容量的超豪华车仅在零售环节征税,而传统燃油车仍需承担“生产+零售”双重税负。这种设计既承认了新能源车的环保属性,又平衡了税收公平。
二手超豪华车交易获得免税待遇。政策明确,对纳税人销售“从办理完注册登记手续至达到国家强制报废标准之前”的二手超豪华车,不征收消费税。
这一规定为高端二手车市场注入了强心剂。
02 政策信号:税制改革背后的三重深意
政策调整传递出鲜明的“油电同权”导向。财政部在公告中强调,新规旨在“引导合理消费”,终结了新能源车长期处于“零税负”状态的历史。
一位新浪财经网友吐槽:“以后买便宜的保时捷也要交税了”,反映了政策覆盖面的扩大。征税门槛下调与整个市场的价格走向相符,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指出,这是“正常的政策调整”。
政策设计同时体现产业引导智慧。对新能源车采用单环节征税,相比燃油车双环节税负减少约40%。这种结构性优势为国产高端新能源车替代进口燃油车创造了条件。
公告特别堵住了税收漏洞:零售环节销售额包括“以精品、配饰和服务等名义收取的价款”。4S店通过“车价+强制装潢包”拆分价格的避税手段至此终结。
03 产业冲击波:新能源汽车的挑战与机遇
新规对90万-130万元价格区间的新能源车型冲击最为直接。以一辆含税价150万元的车型为例,扣除13%增值税后不含税价约132.7万元,消费者需额外承担13.27万元消费税。
车企连夜调整应对策略:
- 特斯拉率先将Model X入门版指导价从92万元调至89.9万元,巧妙规避征税门槛
- 同时把FSD完全自动驾驶功能拆分为6.4万元选装包
- 蔚来等品牌预计跟进采用“配置拆分”策略
高端新能源车虽面临增税,但综合成本优势依然显著。购置环节享受最高3万元购置税减免(2025年底前),使用环节免征车船税。新能源车5年使用成本较同价位燃油车节省12万-15万元。
政策意外激活了沉寂的高端二手车市场。一辆使用1年、原价120万元的保时捷卡宴,二手交易可省12万元税费。全国二手车商迅速推出“免税车源优先匹配”服务,路虎揽胜运动版等热门车型二手价预计上涨5%-8%。
04 未来图景:税制改革驱动的产业重构
短期阵痛已在所难免:90万-130万元区间新车销量预计下滑15%-20%。但结构性机遇同步显现,超130万元车型销量将增长8%,二手车交易量或暴增30%。
政策对产业升级的推动效应更为深远:
- 生产端仍享消费税减免,倒逼车企加大电动化研发
- 使用端优惠维持电动化转型动能
- 中国豪车市场从“外资规模扩张”转向“国产质量提升”的分水岭
随着车企完成策略调整,市场将在6-12个月内重新企稳。未来五年,中国或将诞生首个全球顶级豪车品牌,这或许是新政埋藏最深的时代密码。
这场消费税变革的精妙之处在于平衡:既承认消费者拥有高品质汽车的权利,又通过税费机制引导资源流向。当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跨过年销千万辆的门槛后,税制改革正为其高质量发展铺设新的轨道。
注:本文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