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中链企通环保网 > 新闻资讯 > 推动能源装备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加快培育和发展能源新质生产力

推动能源装备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加快培育和发展能源新质生产力

2025-10-07 来源: 中链企通环保网 浏览量:2

  能源关系国家发展与安全,既是新型工业化建设的重要领域,也是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的重要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科学指引下,我国能源转型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走出了一条符合我国国情实际、顺应能源转型趋势、把握能源变革主动的能源发展之路。
 
  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重大装备产品是能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主攻方向,围绕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全链条和各环节深入推进重大技术装备产品高质量发展,不断提高能源装备产业的“含金量”“含智量”“含绿量”,对于加快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培育发展能源新质生产力至关重要。目前,我国多项新能源技术和装备制造水平已全球领先,光伏转换效率、海上风电单机容量等不断刷新世界纪录,柔性直流输电等一批能源技术装备成功突破欧洲市场,以新能源汽车、锂电池与光伏产品为代表的“新三样”成为我国出口的新优势,为保障能源安全、促进能源转型、建设能源强国发挥了引领支撑作用。
 
  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国网南瑞集团考察时指出,要加快推动关键技术、核心产品迭代升级和新技术智慧赋能,提高国家能源安全和保障能力。2024年,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明确提出,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在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加强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强化科研成果转化运用,把能源技术及其关联产业培育成带动我国产业升级的新增长点,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这为我国新型能源体系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一、准确把握能源装备产业体系转型升级的发展要求
 
  高端化发展是迫切需要。世界各主要国家(地区)工业化进程普遍遵循了“科学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质变跃迁组合—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生产力水平大幅提升”的演化逻辑。近年来,我国已在特高压、核电、新能源等重点领域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一批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加速转化应用,2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300兆瓦F级重型燃气轮机首台机组成功下线,白鹤滩水电站、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国和一号”、第四代高温气冷堆等多个“全球最大”“全球首座”工程建成投运,油气开发突破深地“万米大关”、挺进“千米深海”,这些能源领域国之重器充分彰显了我国科技创新的硬核实力。2024年,世界装机容量最大的抽水蓄能电站——国网河北丰宁抽水蓄能电站全面投产发电,为电力保供和绿电消纳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应看到,能源装备部分产业链依靠低成本资源和低水平要素投入所形成的传统优势正由强转弱,技术、管理、数据、品牌等新要素优势尚未全面形成,价值链中低端锁定的潜在风险不容忽视,煤电机组在调峰深度和调峰速度重大需求需要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予以支撑,新能源“内卷式”竞争问题急需产业高端化发展予以破解。
 
  智能化发展是趋势所向。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背景下,以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移动通信、物联网、区块链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加速突破,在各行各业深度融合应用。一方面,以及以人工智能、数字孪生、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数字产业带动了我国用电需求的快速增长。2024年,我国新能源整车制造用电量同比增长34.3%,互联网和相关服务用电量同比增长20.5%。另一方面,数字技术正在引发能源生产消费方式、组织形式和商业模式根本性变革,智能微电网、虚拟电厂等发展进入快车道,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加快推进,新产业新领域新赛道持续涌现,成为能源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源泉。以国家电网新能源云为例,平台累计接入新能源场站超650万座,能够为新能源规划建设、并网消纳、交易结算提供一站式服务。国网宁夏电力建成宁夏虚拟电厂运营管理平台,将相对分散的负荷和储能等资源集成调控,接入聚合容量379.02万千瓦,调节能力位居全国前列。深化数字技术在能源产供储销不同领域深度应用,有效提升能源行业智能化发展水平,对能源装备产业发展带来巨大机遇和挑战。
 
  绿色化发展是本质要求。我国是全球第一大能源消费国和第一大碳排放国。“双碳”目标下,能源领域尤其是电力行业既承担着自身发展减排重任,也将承接工业、交通、建筑等其他行业用能和排放转移,“碳排放”等生态环境约束成为能源发展重要约束条件。在绿色低碳等新趋势下,传统设备日益暴露出效率瓶颈和功能局限。这就需要,一方面从能源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力,进一步推动煤电、气电装备高效、灵活、低碳化升级,提升风电、太阳能发电、水电等可再生能源装备质效,同步发展生物质能、地热能及海洋能等其他清洁能源发电和综合利用装备。另一方面从产业链供应链发力,突破绿色循环材料与修复延寿技术,研制多能互联、节能环保和拆解回收装备,实现从原料生产到终端产品再到原料生产的全生命周期循环管理体制,提高能源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水平;深化绿色低碳供应链建设,加快天然酯绝缘油变压器、环保气体高压开关、节能型变压器等绿色装备替代和应用。目前,国家电网公司持续深化绿色低碳供应链建设,制定企业绿电绿证、ESG(环境、社会和治理)报告、绿色设计、制造、施工、物流、回收等17项绿色低碳评审细则,引导带动链上企业绿色低碳发展。
 
  二、以能源装备产业为主攻培育发展能源新质生产力
 
  贯彻落实能源产业体系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要求,加速培育和发展能源新质生产力,必须科学把握我国能源产业发展的历史方位、阶段性特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以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为契机,以能源领域重大技术装备为主攻方向,以创新引领、数智赋能、“双碳”牵引,以补短板、拉长板、锻新板为基本路径,按照“建设一批、启动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的思路,深入实施能源装备高质量发展行动,加快形成“装备升级—投资扩容—产能优化—行业提质”的良性循环。
 
  一是深入实施能源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既补技术短板弱项,又补产业基础能力,加快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发挥链主企业、链长企业引领带动作用,强化与链核、链辅企业融通协作,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等形成重大能源装备创新平台,共同加强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大力提升能源领域工业“五基”水平。加快建立一批重大装备试验验证平台,加强各级各类装备中试平台共建共享,打造一批重大装备示范应用基地,不断完善服务体系和管理运行机制,促进更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样品变成产品、形成产业。加快技术标准、计量检测等基础条件基地平台建设,大力提升与产业基础发展需求相适应的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支撑能力。
 
  二是强化优势产业质量提升和品牌建设,提品质、增品种、创品牌,持续巩固核电、新能源、智能电网等领域能源装备产业领先地位,推动融合化、集群化、生态化发展。持续跟踪研判未来能源科技演化趋势和未来能源产业变革趋势,增强高端技术装备产品的有效供给,促进新技术新装备新产品高效开发、畅通应用、快速迭代。加快向附加值高的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向高端化、品质化和多样化升级,进一步形成具有生态竞争力的能源装备产业链集群。强化科技创新与标准互动发展,加强关键技术领域标准攻关,完善科技成果标准转化机制,强化产业融合标准制定,用先进标准体系倒逼质量提升、装备升级,加快制定一批具有自主核心技术的国际标准,推动技术装备产品标准工程服务的协同“出海”。
 
  三是把资源和力量放在绿色低碳和能源数字等未来可期的产业上,强化重大技术装备自主研发创新来锻新板,不断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重点瞄准先进核能、新型储能、燃料电池系统、氢能氨能、新能源汽车等绿色低碳领域战略性前沿技术加大攻关力度和产业应用,加强温差能、地热能、潮汐能等新兴能源领域装备产业前瞻布局,并延伸建立重点产能生产链条、关键产品制造链条和商业模式创新链条。加快新兴数字技术与能源产业深度融合,发挥基于数字技术的应用场景和产业模式,主动发布需求、共享数据、开放场景,用好名录、清单,强化智能融合终端、大功率智能充电、基于人工智能的自动化控制系统等先进装备高效开发、畅通应用、快速迭代,激发发综合能源服务、虚拟电厂、智能微电网、智能网联新能源车等新模式新业态发展活力。
 
  (国家电网总工程师兼国网电力工程研究院董事长、党委书记 孟庆强)
 
  原标题:《关于推进能源装备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解读丨推动能源装备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加快培育和发展能源新质生产力
更多精彩内容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在手机端查看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www.hbchanyelian.com/News-52238.html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链企通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