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0个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史上最多
没记错的话,这应该是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历史上,督察组最多的一次。11月15日,第三轮第五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全面启动,共组建10个督察组,对8省市、5央企开展督察。这10个督察组分别是:
第一组:北京市,组长蔡名照、副组长于会文;
第二组:天津市,组长叶冬松、副组长郭芳;
第三组:河北省,组长黄明、副组长翟青;
第四组:中国华电,组长宋秀岩、副组长李高;
第五组:国家能源集团,组长冯正霖、副组长赵英民;
第六组:鞍钢集团,组长许又声、副组长张雪樵;
第七组:中国宝武,组长苗圩、副组长董保同;
第八组:中国中煤,组长傅自应、副组长万劲松;
第九组:江苏、浙江、安徽3省(大运河专项督察),组长欧阳坚、副组长孙德立;
第十组:山东、河南2省(大运河专项督察),组长黄建盛、副组长李云卿。
为什么说它是“史上最多”?因为从2015年末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当时还没有“生态”两个字)启动开始,这个行动已经开展了10年之久,但还从来没有一次性组建过10个督察组。比如,距离最近的一次——第三轮第四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今年5月份启动,当时是组建了8个督察组,对5省区、3央企进行督察。
事实上,8个督察组的情况在历史已经属于比较多的了。2021年12月启动的第二轮第五批督察,只有4个督察组,对黑龙江、贵州、陕西、宁夏4省区开展督察(那也是“史上最少”的一次,不算2015年河北那次试点督察)。刨去“古早”的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自2019年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启动以来,一共开展过10批督察(不包括最新的这次),每批督察的督察组数量一般都在7-8个左右,少的时候只有4-5个。
因此,纵观历史,第三轮第五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无疑是督察组最多的一次,达到了“史无前例”的10个。
不过,这10个督察组之间还有点差别的。1-8组是“例行督察组”,也就是我们之前常见的督察,进驻时间1个月;9-10组则是“专项督察组”,进驻时间只有两周左右。
2 首次增加“大运河专项督察”,跨界文化
这一次督察组为啥这么多?因为任务多了。
第三轮第五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首次增加了“大运河专项督察”。今年4月2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条例》。其中规定,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采取例行督察和“回头看”、专项督察、生态环境警示片等形式。这样的表述,明确了“专项督察”是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的形式之一。
经常关注“环保圈”的读者可能还记得,前不久,我们刚刚呼吁过,希望把“污泥专项督察”增添到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里,以此提高对污泥问题的监管力度。不过,“污泥专项督察”没等来,“大运河专项督察”却来了。
事实上,这也是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历史上,首次开展“大运河生态环境保护专项督察”(这个是全称)。督察的对象,是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8省市,完全覆盖大运河沿途各省市。督察的重点,是“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听起来似乎有点“跨界”,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连文化保护也管了?从第九、第十两个“专项督察组”的组长人选上,也能看出这次督察的与众不同。第九督察组组长欧阳坚、第十督察组组长黄建盛,目前都是担任第十四届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的职务,属于“文化口”。
文化+环保,不知道这一次能够擦出什么样的火花?
3 大运河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专项规划,“大考”来了
什么是“大运河生态环境保护专项督察”?说实话,我也不知道。因为这个督察是历史上第一次开展的,没有任何以往经验可循。我们只知道,2020年的时候,生态环境部、自然资源部、发展改革委、林草局共同组织编制了《大运河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专项规划》。其中提出,力争在“十四五”末,大运河绿色生态廊道基本建成,生态空间布局基本稳定。
如今,“十四五末”这个时间节点真的到来了,这可能也是要开展“大运河专项督察”的原因。小编问了一下AI,AI认为“大运河专项督察”的重点任务是: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与生态环境协同保护,国土空间管控执行情况,非法码头整治与流域共治。
参考以往长江、黄河流域督察的经验,流域督察重点关注的对象可能会包括湖泊、森林、岸线等。比如,去年5月,第三轮第二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通报7个典型案例,都与长江有关,其中就有3个是关于湖泊的,2个森林,1个海洋生态保护,还有一个长江岸线。
当然,这次“大运河专项督察”又增加了“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可能就不止这么多了。到时候会有什么新花样?敬请期待。
从公开信息看,地方对此其实也有所准备。10月29日,江苏苏州召开大运河排查整改专题会议,全面部署重点河湖水生态环境整治工作。11月4日,淮安市政府也召开大运河淮安段保护和生态环境治理工作会议。11月14日,常州市委书记王剑锋还以“四不两直”方式督查大运河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河南那边,11月13日,开封市城市管理局组织召开大运河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推进会。11月14日,河南省副省长刘玉江也以“四不两直”方式,到郑州市调研大运河国土空间管控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总的来说,以江苏、河南为代表的地方已经行动起来了,正在为迎检工作做好准备。
从地方迎检工作看,书记市长们去看了污水处理厂、港口码头、滨河生态空间、干流两岸1公里、危化品仓储等,估计这些环节可能还是此次督察的重点。
原标题:10个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史上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