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以“加速构网技术应用实证,支撑新型电力系统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构网型储能应用与发展论坛在长沙举办。华为数字能源构网型储能领域总裁郑越发表题为“华为构网型储能技术进展与商用实践”的主旨演讲,全面分享了华为在构网型储能领域的最新技术突破、全场景商用实践情况及未来展望。
四大技术突破 破解构网大规模商用难题
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不断推进,新能源装机和发电占比持续攀升,系统运行机理与稳定特性发生重大变化,电网安全运行面临新的风险与挑战。在此背景下,构网型储能作为支撑高比例新能源接入、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与稳定性水平的关键措施,正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重要突破口。郑越表示,构网型储能不仅是重要的技术发展方向,更是构建安全、高效、绿色新型电力系统的基石。但是,目前构网技术的场站级、规模化商用仍面临四大技术难题。
一是多机并联稳定问题。当成千上万的电力电子设备接入电网作为电压源运行时,需要极高的同步运行能力,否则一旦发生失步和环流将威胁设备安全和系统稳定;
二是宽频振荡问题。构网型设备的阻抗特性与跟网型设备差异大,多类型电力电子设备在不同频段易发生耦合作用,控制设计或参数不当,网源协调不足,易引发大规模脱网甚至系统性连锁反应;
三是强过载支撑问题。传统机电设备天然具有短时过载优势,而电力电子器件存在击穿和过热失效的风险,导致电网扰动下构网设备达不到对系统的支撑效果,甚至退化成电流源;
四是建模仿真问题。新能源仿真建模不准确,可能导致对系统特性的分析存在较大偏差,使得防控措施失效,面临仿真标准化结构化建模与仿真模型高精度需求挑战。
为此,华为数字能源深度融合数字技术与电力电子技术,在构网技术领域持续创新,经过多年实践积累,完成了从离网到并网,从新能源单子阵级到大规模场站级,从常规环境到极端环境的构网性能实证测试与应用落地。智能组串式构网型储能解决方案实现四大技术突破,助力全场景构网大规模商用。
■ 一是,多时间尺度、广域幅频调制技术有效解决了多机并联下的系统稳定性难题,确保大规模储能集群协同运行;
■ 二是,“自稳+致稳”双模控制技术显著提升了系统阻尼特性,精准抑制宽频振荡,增强电网抗扰动能力;
■ 三是,高性能、高可靠性器件与集成能力,支持高过载、高稳定运行,适应极端环境下的长期可靠运行;
■ 四是,携手专业机构联合研发统一框架模型技术,共建标准化、结构化的构网型储能模型,依托电磁暂态仿真平台与实证测试环境,加速技术迭代与产品落地。
为推进规模应用,华为还建设了电网仿真中心与构网储能平台应用与测试中心,分别提供多仿真工具交付和全实物工况测试,覆盖高低温、弱网、惯量响应、黑启动等场景,支撑产业严苛验证与高质量发展。
2024年7月,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的鉴定专家委员会一致认为,华为申请技术鉴定的项目针对高比例新能源背景下提升新型电力系统稳定水平与新能源并网消纳的需求,实现了工程应用。成果整体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全场景实证部署 推动构网技术规模化落地
华为构网技术围绕“发输配用”全场景构建六大核心能力,通过基础元器件、功率模组、构网算法的突破,系统架构设计的创新,实现了系统过载能力、惯量响应时间、宽频振荡抑制范围、一次调频响应时间、快速整站黑启动、并离网切换等功能的跨越式提升。郑越介绍,目前华为构网型储能的构网能力与并网特性,可以满足国内外标准和全场景应用需求,并已成功应用于微电网、独立供电系统、局部弱电网、大型新能源基地外送、区域电网等多种场景,广泛布署于荒漠、高寒、高湿、高温、高盐、高海拔等复杂地理与气象条件下,充分验证其环境适应性与工程可靠性。
独立电网场景有沙特红海全球最大的100%新能源微网项目。该项目的沙特红海新城独立供电系统实现了千余台构网PCS电压源并联稳定运行,运行中历经100%额定容量变压器空投冲击、三相短路故障等多个大扰动考验。从2023年9月至今已稳定运行超2年,实现了大型独立供电系统100%清洁供电与低碳转型。
高比例新能源接入极弱电网场景有西藏开投阿里改则构网型储能项目。该项目位于海拔4600米、冬季极端温度达-20℃的弱电网末端区域。西藏开投公司通过配置华为组串式构网型储能,将光伏出力从最初的1.5MW提升至12MW,提升电网稳定性和新能源消纳水平,打造了全球首个超高海拔、超低温、超弱电网环境下构网型储能的创新示范,为极端环境新能源并网提供可复制的技术路径和实证经验。
多能互补场景有四川甘孜雅砻江柯拉水光互补电站项目。该电站是全球海拔最高、规模最大水光互补电站,也是电站数字化创新标杆。2023年6月,柯拉一期光伏电站正式并网投产,1GW光伏项目全量采用华为光伏逆变器。2024年底,在四川电网公司支持下,打造了科研试验平台,搭建大容量高海拔构网型储能系统(53MW/106MWh)。依托“高海拔、水光互补、特高压交流”典型场景,完成各类试验,并于2025年1月正式商用。现场录波曲线表明,各种充放电场景下华为构网型储能均表现出优越的构网特性。
“沙戈荒”大基地外送场景有华润新疆莎车项目。该项目光伏总装机容量1.15GW,位于新疆南疆区域电网末端,网架薄弱,电网暂态过电压、功率振荡问题突出。广东能源集团联合华为公司建设百MWh组串式构网型储能电站,目前与新疆电科院完成了单元级、场站级构网特性测试和电网仿真评估。项目投运对解决末端弱电网问题、提升新能源消纳水平具有重大示范作用。
区域电网场景有菲律宾构网型光储项目。菲律宾电力需求增长快,现有天然气资源不足,传统电力建设周期长,电网弱导致新能源接入力差。通过光储协同,实现13小时光储恒功率输出,满足弱短路比适应,支撑大小扰动下电网稳定和整站黑启动。每年预估为当地240万家庭提供绿电。
未来,华为数字能源将持续深耕构网型储能技术创新与商业落地。郑越表示,华为愿与产业链上下游携手,推进构网型商用规划和配套市场机制与标准建设,加强顶层设计和应用推广,共筑安全、智能、绿色的新型能源体系,共同促进新能源产业与新型电力系统的高质量发展。
原标题:四大技术突破,华为构网型储能全场景实证加速新型电力系统高质量发展
本文转载自第三方平台,转发此文目的在于促进信息交流,不存在盈利性目的,此文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未经证实的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任何投资和交易根据。如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