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环保市场正在日渐饱和。
面对这一趋势,众多企业都开始积极寻找“新蓝海”。要么换一个区域,要么换一个应用场景。
与此同时,最近两年,最火的风口就是AI了。如果能够找到一个环保与AI的交集,搭上人工智能这趟快车,对于环保企业来讲无疑是巨大的利好。
有没有这样的交集?还真有。由于很多数据中心都依赖于水冷系统,所以蓬勃发展的AI也对水资源产生了巨大的需求,这就为再生水回用打开了一扇窗。
这方面的典型例子,就是马斯克近日豪掷8000万美元建设的孟菲斯再生水厂。
1 马斯克豪掷8000万美元,建设一座再生水厂
10月10日,美国田纳西州孟菲斯市保罗·R·洛里路3029号,马斯克旗下的人工智能初创公司 xAI 正在举行一座再生水厂的奠基仪式。为了这座再生水厂,xAI投资了大约8000万美元,折合成人民币就是5.71亿元。
为什么要花这么多钱造一个再生水厂?原来,当地的水资源早已不堪重负。在此之前,xAI在这里建成了首座超算中心“Colossus”,它拥有超过20万枚英伟达芯片,被称为“全球最大AI超算设施”。未来,他们还打算新建“Colossus 2”超算中心,预计将装机55万至100万枚芯片。
这些超算中心,其实也是一座座耗水量巨大的“吞水巨兽”。它们的处理器产生的巨大热量需要大规模的冷却系统,峰值用水需求预计将达到每日近500万加仑。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使得“Colossus 2”项目的推进饱受阻力,在当地遭到了激烈的反对。
在此背景下,投资8000万美元建造再生水厂,也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了——它可以为超算中心提供大量的冷却用水。据了解,这座再生水厂设计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陶瓷膜MBR系统,仅膜组件就多达13,000个,全部堆叠起来超过4座帝国大厦。未来该水厂投产后,日处理能力将达到约4.93亿升,可以将水厂附近孟菲斯 T.E. Maxson 污水处理厂约20%的污水回收再利用。
也就是说,这些再生水的来水是污水处理厂的尾水。如果没有这座再生水,这些污水本来是要排入密西西比河的。
由于该再生水厂的设计容量大于xAI的自用需求,所以他们的富余出水还可以为周边工业提供清洁水源,从而减轻含水层的开采压力。据预测,该水厂在2026年秋季建成投运后,可以将孟菲斯含水层的负荷降低9%。
2 AI也是“吞水巨兽”,水资源已成制约AI发展的最大阻力之一
马斯克的这座再生水厂项目,也为环保行业打开了新的想象空间。
因为,无论是陶瓷膜MBR系统,还是污水资源化利用,都是环保企业擅长干的事啊。那么,类似“Colossus”这样的超算中心多么?它们对于冷却用水大么?非常巨大。
大家知道,如今正是AI大爆发的年代,几乎所有的领域都能够看到人工智能的身影。而在这背后,隐藏的正是一座座拔地而起的数据中心。正是这些数据中心,以每秒处理数十亿次运算的能力,为AI提供无尽动力。
举个例子,根据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研究人员任绍磊的研究,当你和ChatGPT聊天时,每问ChatGPT 5-50个提示词或问题时,它就会“吞下”500毫升的水,接近一小瓶矿泉水的量。
考虑到每个月都有十数亿用户在这个平台上提问,而且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增长,你就能知道人工智能对于水资源的需求是多么“如饥似渴”了。研究人员预计,到2027年,全球范围内的AI需求可能会需要消耗掉66亿立方米的水资源,相当于丹麦年总用水量的4至6倍,或者英国年总用水量的一半。
AI为什么会消耗如此巨大的水资源?主要来自于两方面:
一方面是直接的服务器冷却用水。就像人体通过出汗来降温一样,数据中心也需要通过水蒸发来进行冷却。在以往许多情况下,这些水都来自于市政供水。另一方面是间接的发电用水。数据中心需要用电,而发电厂本身就需要冷却水。美国电力行业每生产一千瓦时电力的取水量约为11.6加仑,消耗1.2加仑水,是美国最大的用水部门之一。
最可怕的是,这些耗水量正在以极快的速度增长。据国际能源署(IEA)数据显示,自2017年以来,数据中心的耗电量年均增长率达到12%,比全球总用电量增速高出三倍有余。
预计到2028年,AI相关数据中心的年度用水量将达到1,0680亿升,相比2024年增长11倍。
同时,很多数据中心为了获得廉价的土地和电力,还选择建在气候炎热干燥的地区(比如美国的亚利桑那州),而这些地区本身就已经是“水资源紧张”的地区了,数据中心的到来进一步加剧了当地的用水压力。
在某些居民和企业都需要用水的炎热天气里,这一矛盾进一步加剧。在美国亚利桑那州,一个数据中心夏季的月用水量几乎就是平均水平的两倍。
正因为如此,我们看到,数据中心的建设经常会受到重重阻力。2025年,美国亚利桑那州图森市就直接否决了亚马逊支持的 Project Blue 数据中心项目,理由正是“耗水过高”。
从某种程度上讲,水资源已经成为制约AI发展的最大阻力之一。
3 到2030年,数据中心冷却市场规模将突破400亿美元
很多时候,危机通常也意味着商机。
摩根斯坦利指出,未来几年,水资源可能成为AI产业链扩张的隐性瓶颈。所以从投资角度,节水技术、清洁能源与优秀的水资源管理企业将是值得长期关注的方向。同时,再生水的大规模应用也可以为数据中心冷却提供更多的水资源,而这也为环保行业带来新的机遇。
值得注意的是,数据中心冷却的解决方案绝不止再生水一种,其它方案还包括:
·采用闭环冷却系统,大幅减少用水量
·实施实时用水监测,及时发现水资源损耗并优化水流配置
·制定区域水资源韧性策略,尤其在易干旱地区
·选址时综合考量流域内的水资源可利用量,确定最适宜的数据中心建设地点
·共享工具、技术与最佳实践,推动全行业在用水效率和可持续性方面的整体提升
有人选择将人工智能数据中心迁至海洋。2023年11月24日,中国就在海南岛附近35米深的海底完成了“海底数据舱”的安装工作,未来这里将建成全球首座商用海底数据中心。
相较于同等规模的陆地传统数据中心,该数据中心每年能节省用电总量1.22亿千瓦时、节省建设用地面积6.8万平方米、节省淡水10.5万吨。还有人选择建设浮动数据中心。比如,日本横滨市政府与多家企业合作,在御山桥码头附近建造一座长25m、宽80m的浮动数据中心,通过部分浸没式海水冷却技术实现节水。
但不管是哪种方案,都说明数据中心冷却市场有着巨大的潜力。据瑞银预测,到2030年,数据中心冷却市场规模将突破400亿美元。仅以液冷技术为例,其在2025-2030年间就有望实现45%的年复合增长率。
数据中心冷却,一个巨大的“新蓝海”已经到来!
原标题:环保企业掘金AI,400亿美元“新蓝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