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中链企通环保网 > 新闻资讯 > 社区游泳池调查:大部分社区泳池换水量不达标

社区游泳池调查:大部分社区泳池换水量不达标

2018-12-06 来源: 中链企通环保网 浏览量:805

社区游泳池调查:大部分社区泳池换水量不达标

    社区游泳池调查系列报道之一

  近期我市发生多起儿童泳池溺亡事件,社区游泳池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焦点。日前,本报记者兵分几路对我市多家社区泳池进行明察暗访后发现——

  大部分社区泳池换水量不达标

  核心提示

  炎炎盛夏去离家*近的小区游泳池畅游,成了很多市民度过酷暑的一种休闲锻炼的方式,泳池成了人们*乐于光顾的地方,关于泳池水质及安全的问题也自然成了大家关注的热点。昨天,记者对市区居民小区内游泳池的水质问题进行调查采访时发现:面对这些看上去清澈的池水,想说放心不容易。

  记者调查多数泳池换水量不达标昨日,记者来到在田贝一路龙丽园小区游泳池,一名救生员告诉记者,该泳池每天吸一次垃圾,四五天换一次水,但每天池水都经过循环系统进行部分更换,并通过投放消毒药物进行消毒。“每天我们都会对池水作几次检测,主要看PH值、余氯、水温等是否符合要求。”他说,由于是露天泳池,因此除了水温偏高无法达标处,该游泳池的PH值、余氯绝对都达标。在贝丽南路合正星园小区游泳池、香梅路东方玫瑰园的游泳池,记者了解到,他们的消毒、换水模式大致与龙丽园大同小异。

  而翠竹路逸翠园小区游泳池、罗湖区太阳新城游泳池的管理人员则表示,由于使用的是循环水系统,且定期吸掉垃圾、消毒,因此他们并没有整池换水。“其实没必要整池水换掉。”逸翠园小区游泳池的救生员这样对记者说。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由于社区游泳池的经费都比较紧张,因此为了节省费用,“节约用水”便成了管理者们的共识:通过循环系统少量换水,*大限度地节约水费。本报记者昨天分几路先后采访了十几家社区泳池,这些游泳池中在一个月内进行整池换水的几乎没有,换水的办法都是通过每周两次左右的循环系统进行少量的换水。由于换水量难以达标,池内水质污染便比较普遍地存在。同时,对于水质消毒的标准,目前也处于缺少有效监管状态。因为卫生监督部门无法每天对全市的泳池进行抽检,池水的更换、消毒标准完全靠泳池管理人员自行掌握,来游泳的普通市民根本无法判断。相关规定儿童游泳池每天需换水根据*家制订的《游泳池给水排水设计规范》,游泳池必须每天补充新水,也就是换掉一部分水。为了保证水质,露天游泳池在循环同时每天应补充占池水容积10%-15%的新水,室内游泳池每天应补充占池水容积5%-10%的新水。而对于池水的循环,公共游泳池应该6至8小时循环一次,也就是每天循环三四次;幼儿戏水池要求更高,要一两小时循环一次,每天12至24次。由于目前循环水程序通常是采用吸污、澄清、过滤等处理,循环后的水再投放液态氯、漂白粉(液)之类的净化消毒剂和硫酸铜,短期内使用这种方法能够让泳池用水达到*家卫生标准。但是如果长期使用,水里的尿素等可能因为不能通过常规的循环过滤、投药等方法来去除,累计下来就会造成尿素和其他有毒物质的含量超标,所以还是要换水才能较好保证水质达标。深圳市人工游泳场所卫生管理要求里也明确规定各游泳池尤其是没有自动循环系统的,每天必须及时补充足量新水,儿童池必须每天换水一次。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真正能做到这些的泳池,目前是少之又少。专家表示每日都应定时足量换水深圳市卫生监督所有关专家认为,人工游泳池的水不仅是循环和流动的,并且必须每日应定时足量补充新水。这位专家表示,游泳池水中余氯过低会降低杀菌消毒作用,容易引起传染病的发生,过高则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如有刺鼻感觉,严重者还可出现皮肤过敏、红肿。游离余氯>0.5mg/L的时候,游泳者会感到眼睛、鼻孔有刺激,若长期游泳则可引起头发变黄、皮肤干燥等。而泳池中水的这些指标是否合格,要经过有关专业部门的检验才能得出客观准确的结论,而不能由泳池管理者自己给检测指标写“合格”。专家认为,无论游泳池采取何种换水方式,包括循环过滤式,都要符合*家规定的人工游泳池水质卫生标准,而标准中的指标(包括大肠菌群、细菌总数、尿素、ph值、余氯、浑浊度以及有害物质)中任何一项超标就无法保证水质的合格,对泳客的健康会构成威胁。

来源: 深圳特区报

更多精彩内容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在手机端查看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www.hbchanyelian.com/News-6044.html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链企通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