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06 来源: 中链企通环保网 浏览量:746
恒温游泳池环境监测存盲点,泳者健康埋隐患
泳者跟着感觉走
据了解,建造一个档次较高的恒温游泳池,建造费用投入至少数百万,还不包括水电、人工和药水等费用。因其收费较高,且不受天气影响,能够常年开放,所以收回成本也较快。
武汉的恒温游泳池大致可分为三大类:酒店内设泳池、体育馆对外开放泳池、小区会所泳池,其环境、设施参差不齐,价格、差异也较大。
如高雄、禧邦可、香格里拉这些酒店类恒温泳池,办卡消费少则三、五千一年,多则两万元,按次消费约每人50元到150元不等。
走进高雄酒店的游泳池,一股浓烈的氯气味扑鼻而来且持久不散。记者看到,前台张贴有当日泳池的余氯含量,上午为0.5mg/L,下午为0.4mg/L;PH值为6.5—7.8;室温为25℃—27℃,水温为26℃—28℃。
据一工作人员介绍,泳池为25米×12.5米,水深1.2米到1.7米不等,定期对泳池进行整体换水,整体换水一般需要2天,清洗消毒需要一天。为此,他们每天凌晨便将池底的沉淀物与池面的漂浮物抽掉,约占池中水量的五分之一,每天清晨6时前,将锅炉加热的热水抽上来,到冬天每天需要抽两次,以保持水温。
刚游完的张爹爹介绍,他是这里的常客,主要是为锻炼身体,儿子为他办了年卡,平均每星期会来三四次,感觉这里的环境还不错,就是排风不是很好。
当询问对泳池的水质、余氯、排污了解多少时,张爹爹笑着说:“我哪晓得有那些,就只看得到水池还蛮干净,水温也可以。不过,要是每个游泳馆都要相关标准的告示牌,那样就让人蛮安心的。”
走访了几家酒店内设的恒温泳池发现,泳池温度、余氯、排污等情况与高雄酒店介绍的差不多。体育馆对外开放的泳池与酒店内设泳池相比而言,有价格上和设施上的优势,更加亲民。像英东游泳馆,馆内分别有一个池深1.5米和2.2米,面积25×55平方米的标准泳池,每个泳池还配有三四名救生员,大部分是退役后的运动员,持有武汉体育局颁发的救生员证。
入池需持健康证?
大多泳者摇头不知情
《湖北省游泳场所管理办法》第十条明确规定:“人工室内外游泳场所必须严格实行健康合格证明制度,无当年健康合格证明者,不得接纳其入水游泳。”
那么这项规定在恒温游泳池内执行得如何呢?记者来到高雄酒店游泳池,以一名普通顾客的身份表示办理会员卡,当记者询问是否需要健康证时,一位工作人员表示需要本人的健康证。
王先生携妻女一家三口前来游泳。王先生介绍,去年6月5日,他办卡时,对方并没有要求他们提供健康证。对此,该工作人员解释,当时,正值夏天,吴先生一家来办理会员卡时人太多,来不及询问。
随后又走访了武汉体育馆、华氏百货、十二中、禧邦可等9家恒温游泳场馆,结果不容乐观。绝大多数游泳人员并不知道要持健康证进入泳池,而相关游泳场所的工作人员也并未要求或者查看游泳者的健康证。
恒温泳池监测存空白
去年8月,武汉市卫生局就对武汉市游泳池水质情况进行了抽检,当时有9家未能合格。游泳爱好者冬季多选择在室内恒温游泳池游泳,相较露天游泳池而言,室内恒温游泳池的卫生要求应更高。大多数恒温游泳池为保证室内温度适宜,多为封闭空间,仅通过排气系统来换气。如果恒温游泳池卫生条件不达标,将为冬季游泳爱好者的锻炼埋下健康隐患。
如何保证水质?高雄大酒店泳池一工作人员介绍,游泳池营业时间是早上6时30分到晚上9时30分,一般等晚上客人清场后,工作人员就开始忙碌。他们将水池的杂物用泵吸收,将水进行化验,对水进行过滤消毒,还有的用沙缸对水进行循环过滤,并通过排水孔更换五分之一的水。每天有专门化验人员对水质进行化验,然后根据化验结果投放消毒剂。
今年50多岁的胡先生,他经常到香港路附近一家泳池锻炼,刚开始只是带一个泳帽就可以了,可不久后便发现,每次游泳后眼睛总是红红的,不得已后来便自带了一个游泳镜,但有时皮肤还是感到不适的症状。胡先生介绍,因价格便宜,他对泳池的水质也担心。
对此,一位业内人士透露,泳池换水成本很高,仅仅水费、抽排水及对池子消毒就需要数千元,还不包括锅炉加热与人员管理费用。因此,不少泳池为减少开支采取加大消毒剂的投放量,致使游客眼睛及皮肤受到刺激。
据了解,游泳池常见检验项目有:PH值、细菌总数、大肠菌群、尿素、浑浊度、游离性余氯。因此,消费者在选择恒温泳池时,应弄清泳池各项指数是否达标,避免到卫生条件差的泳池游泳,以防感染各种传染病。不过多数游泳者对此并不知情或是没有在意,只是凭着自己的直觉进入泳池,如池水是否清亮,空气中是否有异味等。
探访九家泳池
仅两家公示检测结果
在走访武汉9家恒温泳池发现,仅洪山体育馆英东游泳馆和禧邦可健身广场游泳池在泳池入口设有水质公示榜。据泳池工作人员介绍,泳池有水质处理队,通过水质抽检,在夏季每天三次公布检测结果,其余季节每日两次公示。
英东游泳馆还在泳池入口安排医务人员,观察入池者是否患有红眼病、皮肤病等传染疾病。记者在泳池入口看到写有 “凡患有肝炎、心脏病、皮肤病、发热等患者严禁入池!”的特别提示。
当问在多家泳池问及工作人员消毒药物的具体名称时,对方均以专业药物或不清楚答复记者。不过多家游泳池表示,他们有检测报告,只是没有进行张贴。据了解,细菌、大肠菌群超标会引起人体腹泻和肠胃感染;尿素、游离性余氯过多则会刺激黏膜,导致皮肤病。
所谓恒温游泳池,是指室内温度和水温一年四季都是一样的。入冬后,更多人选择到室内恒温泳池游泳锻炼。
各地泳池因为卫生环境引发的安全事故屡见不鲜:去年7月,南京一游泳池氯气泄漏,致23人不适入院;四川广元市一泳池发生氯气泄漏,导致千人疏散有多人中毒。
为加强管理,保障游泳人员的健康和安全。2007年7月1日,湖北省人民政府正式开始实施《湖北省游泳场所管理办法》。武汉有近50家恒温泳池,这些游泳池都在室内的封闭条件下运行。
那么,这些泳池的卫生环境究竟如何?
近日,接连探访了三镇的9家恒温泳池,发现游泳者绝大多数没有办理健康证进入泳池,多家泳池没有及时公示水质检测报告,有些泳池为效益减少换水次数而加大消毒剂投放量。
监管有空白
泳池卫生
监测需要强化
武汉市的恒温泳池约有50余家,然而恒温泳池卫生环境缺乏统一监管,这为江城冬泳爱好者游泳埋下不少健康隐患。
对此,武汉市卫生局法监处罗处长表示,目前恒温游泳场所的管理主体是体育局,卫生局主要按照自己的职责负责游泳场所的相应管理工作,目前在卫生管理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游泳者持健康证进入泳池和卫生监测问题。
罗处长强调,按照《湖北省游泳场所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他们在执法检查中发现大多数游泳场馆没有要求游泳者进入泳池要持有健康证。但多数游泳场所对这条执行不严,再加上游泳者不愿意自己掏钱去办理健康证,一般在社区卫生中心办理健康证为25元钱,到大一点的医院需要40到50元。
目前,游泳池管理方只是在门口对相关传染疾病的人员进行提示,或是用肉眼观察患有红眼病、皮肤病等明显症状的游泳者进行劝阻,目前这项工作还需要多部门一起努力。
罗处长表示,游泳场馆工作人员持健康证的问题目前执行得比较到位,严格执行五病(红眼病、皮肤病、结核病、疟疾、肝炎)调离制度。
对于卫生监测的问题,罗处长介绍,目前的管理体制是采用分级量化管理,分级是省、市、区三级,量化每项监测指标,对游泳场馆进行评级,对没有清洁池、循环水和消毒设施等达不到强制性标准的场所,不予评级。
市卫生监督所检查督导抽检项目,各区级疾控中心进行检测游离性余氯、尿素、浊度、细菌总数等相关指标,相关监测报告数据要在泳池醒目位置进行公示,在卫生工作管理比较规范的有沌口体育中心游泳馆和英东游泳馆,从去年夏天抽检的情况看,125家游泳池中仍有21家游泳场馆卫生指标不合格,卫生监测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www.hbchanyelian.com/News-6543.html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链企通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