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中链企通环保网 > 新闻资讯 > 人在职场 大家都有“取悦”强迫症

人在职场 大家都有“取悦”强迫症

2018-12-06 来源: 中链企通环保网 浏览量:644

人在职场 大家都有“取悦”强迫症

前不久,两位受不同麻烦困扰的女士,为自己的行为失当找出了相同的理由。她们都说自己患上了一种令人衰弱的新型疾病——取悦他人的强迫症。

供认向拉贾•拉贾那纳姆(Raj Rajaratnam)及其他人提供内幕消息的对冲基金分析师达尼埃尔•基耶西(Danielle Chiesi),让她的律师告诉法院,她“受到了一种不健康、不正常的想要取悦他人的欲望驱使”。她的医生表示,基耶西有边缘型人格障碍,且正据此请求法官减短刑期判罚。

而在这几天之前,萨拉•福格森(Sarah Ferguson)向奥普拉•温芙瑞(Oprah Winfrey)袒露心声时,也提到了类似的理由。她落入一位《世界新闻报》(News of the World)记者的圈套,原因是“我那想要取悦他人的嗜好让我那么做”。这位记者给了她50万英镑,请她帮忙引见一下她的前夫安德鲁王子(Prince Andrew)。

在达尼埃尔•基耶西的例子中,不正常的取悦冲动导致她与在贝尔斯登(Bear Stearns)的上司马克•库尔兰(Mark Kurland)维持了近乎20年的“有毒”关系。据提交法院的证词,马克•库尔兰把她当作“事实上的仆人”来对待。她向他提供内幕消息,并不是为了给自己赚钱,而仅仅是为了取悦对方。而在萨拉•福格森的例子中,更难看出她想取悦的对象和缘由。落入这种圈套,可不是什么能取悦王室的事,但我猜她确实间接地给数百万报纸读者带去了快乐,*近除了阅读福格森陷入麻烦的相关报道,读者们实在是没有什么乐趣可言。

为了深入了解这种强迫症,我查阅了美*AllPsych精神疾病索引,但那份简明列表上哪里也找不到这种病症。然而,互联网上到处都有专家在谈论这一瘾症的严重性。“取悦病”貌似是一种危险的病症,病因是自尊心低,可能导致严重症状、甚至自杀。

不过,我还能想到另一种比取悦病更令我担心的病——激怒症。大多数罪犯肯定都在遭受一种想要让受害者痛苦的不健康、不正常的欲望折磨。他们受到的折磨如此严重,我们难免会想,为何律师和医生在努力帮他们减轻刑罚时没有也意识到这一点呢?

并不是只有重罪犯会得上这种病。它在那些似乎醉心于攻讦他人的记者和作家中间也很普遍。V.S.奈保尔(V.S. Naipaul)明显是这种病的典型受害者,他*近声称,没有哪一位女性作家能与他平起平坐。这种病在青少年中间甚至更为普遍,几乎所有青少年都很热衷于激怒他们的父母,这是很危险的。结果是悲惨的,常见手法有摔门、狂饮和早孕。

相比之下,取悦瘾症在我看来还是相对无害的。我自己*失当的行为多发生在一心只想取悦自己、而不是想要取悦别人的时候。取悦他人绝非阴险,而恰恰是文明——和资本主义的基础。除非我们都患上取悦病,否则办公室生活根本玩不转。

实际上,在高度竞争的现代企业界中,取悦他人比以往都更时髦。公司过去的目标是满足客户需求,现在则必须让他们感到愉快。经理们必须取悦股东。员工们必须取悦上司。只有通过取悦,才能迎来成功。

但是,我能看出,取悦这件事有时可能会失去控制,福格森和基耶西女士也都发现了这一点。但好消息是,安全的取悦只需要遵守三条简单的原则。

第一,你要找准取悦的对象。你做不到在每时每刻取悦所有的人,所以,确定*需要取悦的对象很重要。例如,在工作中取悦职别比你高的人从来都不会错。但取悦那些伪装成《世界新闻报》记者的人绝不是好主意。

第二,你要取悦别人之前,还是应该先搞清楚那人是否是个骗子。如果是,那*好不要取悦他。

第三,试图取悦你的老板时,方式方法很重要——一是要合法,二是要始终把衣服穿在身上。

未能遵守这三条原则的人当然没有患上重度取悦病,而患的是判断失误病。这种病,虽然症状同样非常恐怖,但或许没法用来说服法官减轻刑罚

更多精彩内容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在手机端查看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www.hbchanyelian.com/News-6634.html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链企通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