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档案卡
项目概况:
通过改造利用原有管网和新增海绵设施,实现雨水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和可持续水循环。
更新工程实施时间:
2019年12月开工,2022年10月完工
和平公园占地面积17.6公顷,其中水面面积2.9公顷。改建项目在源头减排的基础上,通过将公园外围超标雨水引入公园湖体进行调蓄,实现公园及周边53.4公顷范围内排水标准提升至5年一遇。同时,让公园具备超标降雨应急防灾能力,增强城市排水韧性,服务城镇雨水排水系统建设。
实施情况与成效
此次改造通过选用适宜的海绵技术设施,优化各项工艺系统组合,形成了透水铺装+植草沟+景观湖体+防空设施改造的调蓄管组合方式,实现绿化带内雨水自然下渗和径流就地存储利用的雨水排放系统。
降低面源污染
经过下垫面改造,公园内综合径流系数降低,降雨产生的径流通过生物滞留设施调蓄净化后排入湖体。当降雨小于1年一遇标准,公园内可实现独立排水,不外溢至市政管网。初期雨水产生的径流污染由植被截流净化及湖体自净消纳,源头减排同时实现面源污染净化、补给湖水。
提升管网标准
利用景观湖体空间,构造8700~17600m³调蓄空间做为管网排水能力的补充。可应对公园及周边53.4公顷范围内5年一遇标准强度降雨,有效改善路面积水情况,提标服务面积占临平系统总服务范围22%。
经验做法
源头减排服务园区
改建项目运用多项具备渗透、引流、延时过滤、水流衰减功能的设施,提高雨水下渗率、增加滞蓄空间;结合地形条件,布置源头减排设施,在保持公园竖向格局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将径流雨水有效导入湖体。
湖体调蓄容纳客水
和平公园改造项目设计湖体常水位2.5m,园区内主园路高程3.0~3.4m,因此在不影响游客活动的前提下,存在调蓄空间,可用于接纳公园外部超量雨水。改造后,溢流堰门可设置2.5m、2.8m、3.1m三级溢流水位。
晴天时,湖体设置常水位为2.5m。
降雨开始时,溢流堰门从2.5m提升至2.8m,构造0.3m湖体调蓄高度;当降雨超出市政管网现状收集能力,外部路面逐渐出现积水,超量雨水没过路缘石,漫流进入新建雨水收集横截沟,沿行泄通道自流入湖。降雨结束后多余湖水通过溢流管排入市政主管。
当溢流水位提升至2.8m,湖体具备调蓄容积8700m³,可应对公园及周边53.4公顷范围内5年一遇标准强度降雨,有效改善路面积水情况,服务面积占临平系统总服务范围22%。
当极端降雨情况发生,公园管理方启动应急预案,关闭公园并指挥人员撤离;公园内利用地势搭设临时围挡,溢流堰门提升至3.1m高,启用应急泵车于公园外地势低处,将涝水抽排入湖调蓄。
退序民防更新利用
和平公园更新改造项目中,将原有退序民防设施重新利用,使其继续服务于园区排水工作。
公园南侧新港路入口处原有民防通道一座,经加固、防水改造为调蓄管,与湖体相连通,新增调蓄容积150m³。公园内原有五处退序弹药库,隐藏于各处假山山体内,经清理、加固后用于储存沙袋等防汛器材,保障防汛资源。
原标题:公园+海绵 增强城市韧性 | 上海和平公园改建项目
本文转载自第三方平台,转发此文目的在于促进信息交流,不存在盈利性目的,此文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未经证实的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任何投资和交易根据。如无意侵犯媒体或个人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站将在第一时间处理。